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锡林郭勒KTV招聘网 > 锡林郭勒热点资讯 > 锡林郭勒名言/句子 >  工“有四踏道”几句踏道是古代建筑中的石构件一般用砖或石条砌造

工“有四踏道”几句踏道是古代建筑中的石构件一般用砖或石条砌造

2022-10-02 05:40:14 发布 浏览 520 次

工“有四踏道”几句:踏道,是古代建筑中的石构件,一般用砖或石条砌造,置于台基与室外地面之间。宋称“踏道”,清称“踏跺”。它不仅有台阶的功能,而且有助于处理从人工建筑到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。此处提到圜丘四个方向的踏道名称,是以十二地支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)来代表方位的。供皇帝礼仪间隙临时休息的小次,就设在午阶的东侧。

用北面南曰“昊天上帝”:昊天上帝,是南郊大礼的祭祀主神,神位版设于坛上北方,面南设置。据《政和五礼新仪》,皇帝祀昊天上帝,“太史设神位版,昊天上帝位于坛上北方,南向,席以稿秸”。“昊天”的尊号最早出现在商朝,《尚书·尧典》中说“(帝尧)乃命羲和,钦若昊天”,周朝正式出现“昊天上帝”的尊称,此后包括宋朝在内的部分王朝曾以“昊天上帝”作为祭祀的最高神明。之所以名为“昊天上帝”,“盖元气广大,则称昊天”(《通典·礼典》);“昊天上帝”具体所指,历代则有不同界定,如汉初曰“上帝”,曰“泰一”,曹魏曰“皇皇天帝”,梁曰“天皇大帝”,惟西晋、后齐、后周、隋、唐乃曰“昊天上帝”等。即在北宋一朝也有更革,反映出不同时期国家祀典性质的变化:宋初因袭唐代的开元礼,南郊神位即以“昊天上帝”为主神;至真宗,与宰相王钦若策划“天书降神”,假托道教神仙为祖先,传玉皇之命授天书,开始一系列祭祀玉皇的活动,并于大中祥符八年(1015)尊上玉皇圣号为“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”,利用道教为宋朝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依据;宋徽宗时期的南郊神位,正是对真宗时期国家祀典的全盘继承与创新。政和六年(1116)春正月,道士林灵素对宋徽宗说:“天有九霄,而神霄为最高”,神霄玉清王是上帝长子,号长生大帝君,下凡成为宋徽宗,蔡京、童贯与徽宗宠妃刘贵妃等人也都是仙宫中人(《宋史·方伎列传下》)。徽宗大喜,九月朔,“奉玉册、玉宝,上玉帝尊号曰‘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’”,次年五月,“诣玉清和阳宫,奉上宝册”(《宋史·礼志七》)。编连此宝册的一片玉简,现存于北京故宫钦安殿,简上刻有“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”十一字,字内填金,为徽宗御书瘦金体。

本东南面曰“太祖皇帝”:太祖皇帝,指宋太祖赵匡胤,为冬至南郊祭祀的配享之位。“祀天莫大于郊,祀祖莫大于配天”(元人马端临《文献通考·郊社考一》),古代帝王祭天,以先祖配祭,五代以前,既有以高祖配享,也有以皇考(当朝皇帝的父亲)配享者。据《宋史·礼志二》“神位”所载:北宋立国,乾德元年(963)太祖首次亲郊,确定以“积累勋伐,肇基王业”的宣祖(赵匡胤追赠其父赵弘殷的庙号)为配享,其在位期间四次亲郊,均是如此。太宗赵光义以皇弟身份继位,亲郊时的配享之位,经历了“太祖配天”到“宣祖配天”再到“太祖、宣祖同配”的变化过程,这是“兄终弟及”继承制度导致其尴尬地位在祭祀中的表现。真宗时期亲郊,则是“奉太祖、太宗并配”。景祐二年(1035)南郊大礼,是仁宗亲政后首次亲祀,“诏以太祖、太宗、真宗三庙万世不迁。南郊以太祖定配,二宗迭配,亲祀皆侑”,皇祐五年(1053)又下诏“三圣并侑”,此后则处于迭配与并侑的反复之中。至嘉祐七年(1062),以“对越天地,神无二主”,确定南郊以太祖定配。此后终两宋之世,均是如此(《宋史·礼志二》)。孟元老此处所记“东南面曰‘太祖皇帝’”,疑应为“东面西曰‘太祖皇帝’”,证据有三:江本条后面有“先正北一位,……复诣正东一位”,显然太祖皇帝的神位版既非“摆放在东南方位,面朝西北”,也不是“朝向东南方向”;自《政和五礼新仪》,皇帝祀昊天上帝:“太史设神位版,昊天上帝位于坛上北方,南向,席以稿秸;太祖位于坛上东方,西向,席以蒲越”;于《宋史·礼志二》载:“庆历元年判太常寺吕公绰言:‘历代郊祀,配位无侧向……有司不谕先帝以告成报功、酌宜从变之意,每郊仪范,既引祥符侧置之文,又载西向北上之礼,临时择一,未尝考定。’乃诏南郊祖宗之配,并以东方西向为定。”

令礼料:祭祀用的各种供品。

北有登歌道士十余人:登歌,又名“登哥”“登调”,古代“登”“升”通用,故登歌又称“升歌”,大约起源于周朝宗庙祭祀礼,亦通用于乡饮酒礼、大射礼等,是这些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,也是历代朝廷祀典、朝会宴飨等仪式的重要环节。登歌最早见于记载周朝礼仪的《周礼》《仪礼》《礼记》之中,《周礼·春官·大师》:“大祭祀,帅瞽登歌,令奏击拊。”东汉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“登歌,歌者在堂也。”登歌最初皆指歌工(周朝为瞽)登堂歌《诗经》雅、颂之《清庙》《鹿鸣》等诗篇,此后也指歌工登堂所唱诗歌,或统称登歌时的伴奏乐器。宋代是中国古代使用登歌的高峰期,形成登歌乐,作为朝廷雅乐之一种,与宫架乐并驾齐驱,而且由于登歌乐以歌者作为主体、配以伴奏的管弦乐队(有少数打击乐器),所需伴奏乐器相对简单,使用场合比宫架乐更为广泛。宋代大礼作乐,“坛殿上设登歌,坛殿下设宫架”(《宋史·乐志五》);郊祀大礼中,原本由太常负责陈设登歌之乐,徽宗时期改由大晟府负责,于祀前三日陈于坛上稍南,北向(《政和五礼新仪》)。登歌道士,即以道士作为登歌乐中的歌工。登歌所用工员人数历代不一,北宋太祖乾德时二十五人,仁宗庆历时三十一人,此谓“十余人”,未知何故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