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圣弃智:抛弃聪明与智巧。圣,自作聪明。智,智巧。郭店楚简《老子》作“绝智弃辨”,下文的“绝仁弃义”则作“绝伪弃诈”。北大汉简本作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民弃义,民复孝慈”。又陈鼓应云:“通行本‘绝圣弃智’,郭店简本作‘绝智弃辨’,为祖本之旧,当据改正。通观《老子》全书,‘圣人’一词共三十二见,老子以‘圣’喻最高人格修养境界,而通行本‘绝圣’之词,则与全书积极肯定‘圣’之通例不合。‘绝圣弃智’一词,见于庄子后学《胠箧》、《在宥》篇,传抄者据以妄改所致。”(《老子今注今译》)今仍其旧。
绝仁弃义:抛弃仁与义的法则。陈鼓应云:“通行本‘绝仁弃义’,郭店简本作‘绝伪弃诈’,为祖本之旧,当据改正。《老子》八章主张人与人交往要尚仁(‘与善仁’,可见老子并无弃绝(仁?)义之说,郭店简本出土,始知为人妄改。)《庄子·胠篋》有‘攘弃仁义’之说,由此可窥见原本‘绝伪弃诈’被臆改为‘绝仁弃义’,可能受到庄子后学激烈派思想影响所致。”(《老子今注今译》)丁原植云:“帛书甲、乙与王弼均作‘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’。简文并无‘绝仁弃义’这种激烈反对人文价值的思想,就《老子》哲学的发展来说竹简《老子》似属较古文本。”(《郭店竹简老子释析与研究》)今仍其旧。
绝巧弃利:抛弃工巧和货利。
此三者以为文不足:以上的三种作为巧饰的东西,不足以治理天下。文,文饰。帛书中作“此三言,以为文未足,故令之有所属”。
所属:有所归属。
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:外表单纯而内心淳朴,少有私心降低欲望。见,显现。王弼注云:“圣智,才之善也。仁义,行之善也。巧利,用之善也。而直云绝,文甚不足,不令之有所属,无以见其指,故曰,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,故令人有所属,属之于素朴寡欲。”少私寡欲,刘师培云:“案‘私’当作‘思’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篇曰:‘凡德者以无为集,以无欲成,以不思安,以不用固。’‘思’、‘欲’并言。又《文选》谢灵运《邻里相送方山》诗李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少思寡欲’,此古本作‘思’之证。《韩非子》之‘不思’,即释此‘少思’也。”(《老子斠补》)蒋锡昌云:“按《庄子·山木》篇‘其民愚而朴,少私而寡欲’,其言本此,可见《老子》自作‘私’,不作‘思’。若李注作‘思’,则为‘私’之误。《文选》嵇叔夜《幽愤诗》及谢灵运《田南树园激流植援》诗两注引并作‘少私寡欲’,可证。至韩非所言,与此‘少私’之谊无关。刘氏引以为证,不足为据。刘说非是。”(《老子校诂》)汉简帛本均作“少私寡欲”。
绝学无忧:摒弃所谓的学问,就能无忧无虑。此句原在二十章之首,研究者多认为应移至本章结尾,较为合适。北大汉简本则置于二十章之首。
抛弃聪明与智巧,民众才能获利百倍;抛弃仁与义的法则,民众才能回归孝慈;抛弃机巧与货利的诱惑,盗贼才能消失。以上三种巧饰之物,不足以治理天下,因此要让民心有所归属:外表单纯而内心淳朴,少有私心降低欲望。摒弃所谓的学问,就能无忧无虑。
二十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