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缝弥补补救缝合缺陷苍生指平民百姓贞观十六年 太宗对
弥缝:弥补,补救,缝合缺陷。苍生:指平民百姓。贞观十六年(642),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:“有时是君主在上面昏乱,臣子在下面精心治理;有时是君主在上面精心治理,臣子却在下面作乱。如果碰到这两种情况,哪一种更严重呢?”特进魏徵回答道:“君主有心治理好天下,就能洞察到臣下的过失。杀一儆百,谁还敢不畏惧君主的威严而尽力办事?如果君主在上面暴戾昏庸,不采纳臣下的劝谏,就像春秋时虞国、吴国,虽有百里奚、伍子
弥缝:弥补,补救,缝合缺陷。
苍生:指平民百姓。
贞观十六年(642),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:“有时是君主在上面昏乱,臣子在下面精心治理;有时是君主在上面精心治理,臣子却在下面作乱。如果碰到这两种情况,哪一种更严重呢?”
特进魏徵回答道:“君主有心治理好天下,就能洞察到臣下的过失。杀一儆百,谁还敢不畏惧君主的威严而尽力办事?如果君主在上面暴戾昏庸,不采纳臣下的劝谏,就像春秋时虞国、吴国,虽有百里奚、伍子胥这样的贤臣,也无法挽救国家的祸患,国破身亡也将随之而来。”
太宗说:“如果必然是这样,那么北齐文宣帝昏庸残暴,杨遵彦却能用正确的方法辅佐他治理好北齐,这又是什么道理呢?”
魏徵回答道:“杨遵彦弥补了暴君的过失,挽救了百姓,才使得北齐免于祸乱,但也是非常危险艰苦的。这与君主廉正圣明,大臣畏惧法律,正确的谏言都被采纳的情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!”
卷二
任贤第三
“任贤”即“任人唯贤”,是唐太宗一再强调的“为政之要,惟在得人”,“致安之本,惟在得人”的主张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“贞观之治”就是任贤实践的结果。《任贤》篇包含八章,分别介绍了唐太宗最为信任的八贤: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魏徵、王珪、李靖、虞世南、李勣、马周。他们有的是秦王府中的府属旧人,有的是来自敌对营垒的谋臣;有的出将入相,有的出身低微。他们有文有武,职位有高有低,从政有长有短,而共同点是都为贞观功臣,在那个时代作出过重要贡献。作者在叙述他们的事迹时,既赞颂了唐太宗的知人善任、爱才重贤,也高度评价了这些功臣在创立和巩固唐王朝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。这里仅选了魏徵一节,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贞观“任贤”政治的一斑。
延伸阅读:
- 质量工程师是做什么的[图]
- 试用期觉得不合适该趁早离职吗?需要注意什么?[图]
- 船员岗位职责是什么?[图]
- 执业药师证考哪些科目[图]
- 要小心,职场5种纯属“作死”的做法[图]
- 猫须草可以通过利尿排毒净化肾脏[图]
- 请注意服用甘草的禁忌群体[图]
- 新生儿的分类[图]
- 孕早期做胸透对胎儿影响吗[图]
- 高龄孕妇要注意哪些事项[图]